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参与方式呈现出以下四大新特点:
一是制剂加工贸易大幅增长。2017年,我国医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达104.31亿美元,同比增长6.11%,其中制剂加工贸易大幅增长,增幅高达48.80%。“我国的加工贸易相关税收减免政策,吸引很多国外客商选择用这种方式与中国药企合作,海外订单迅速增加。这也间接说明我国制剂生产在生产设备、质量管理、技术水平等软硬件方面实现全面提升。”孟冬平说。
海外订单的增加带给我国药企的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,“在为外企代工的过程中,我们深度了解了对方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,这为我们自身产品叩开国际市场大门打下了质量基础。”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学杰坦言。
二是我国药企参与国际分工形式呈现多样化,医药服务贸易逐渐走出国门。随着医药产业链的延伸和行业细分,CRO(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)、CSO(医药销售合同外包服务)等新兴业态在我国逐渐兴起。尤其是CRO,已经承担外企大量医药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,成为国际医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近年来,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大,成为我国医药外贸中的一个新亮点。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约2000人,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%。有超过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中医医院、中医诊所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等,年接诊量达到25万人次。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也带动了中药类产品在海外的销售。据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杜欣介绍,同仁堂已在海外布局140家药店、诊所及中医养生中心,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带动了中药产品销量的增长,实现了“以医带药”。
三是海外并购成交金额屡创新高。2017年年初,三胞集团投入8.19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,创下中国药企收购海外首个生物类原研药的纪录。同年7月,复星医药以10.91亿美元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 Limited,中国药企海外并购投资额纪录再度被刷新。
四是研发成果转化进入收获期,高附加值产品走出去加速。2017年,我国药企获得34个制剂产品美国简明新药申请(ANDA)文号,是上年度获批数量的1.7倍,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进军美国仿制药市场。此外,百济神州、恒瑞医药、誉衡药业、南京传奇等企业的6个产品,以授权许可的形式与海外研发巨头、跨国投行展开合作,交易总金额逾32亿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