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红在答记者问中透露,目前备受关注的《疫苗管理法(草案)》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,草案明确提出疫苗是具备战略性和公益性的,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重组,有针对性地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监管。接下来将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职检查员队伍,让公众对疫苗更加有信心。
“中国近年的疫苗问题频发,在这次两会上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说,中国疫苗已位居世界先进之列,这让人觉得很矛盾。”在今日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,来自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的记者表示。
“怎么评估中国疫苗的水平?为什么民众对中国疫苗有这么多疑虑?市场监管总局又能采取什么措施,让市场及消费者对中国疫苗建立信心?”这位外媒记者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药监局负责人问道。
而就在两会开幕前夕,国家卫健委的发布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,中国的疫苗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疫苗之一,不要因为出现问题就回避问题,因为出现问题就对自己研发的疫苗失去信心。
焦红表示,对我国疫苗,总体评价应该是安全的。群众应该对疫苗有信心。
而在监管方面,焦红还说道,《疫苗管理法(草案)》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,明确支持产业发展和重组。
为建立长效机制,焦红表示,正在采取以下举措:
第一,会同卫健委等相关部门,起草了《疫苗管理法(草案)》。《疫苗管理法(草案)》进一步贯彻“四个最严”要求。在《草案》中,明确提出疫苗是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的,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重组,有针对性地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监管。对疫苗的研制、生产、流通、预防接种全过程,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。对疫苗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,对监管的失职渎职行为,也要严肃问责。
目前,《疫苗管理法(草案)》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,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围绕进一步做好疫苗监管工作,也在修订《药品管理法》相关内容。目前,正在会同相关部门,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,为法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。
第二,社会和公众非常关心如何加强监管。目前重点落实两个责任:督促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落实部门的监管责任。作为疫苗生产企业,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,建立产品安全追溯体系,落实疫苗产品风险报告制度,保证疫苗产品质量。作为监管部门,要进一步明晰监管部门的事权和监管责任,要进一步强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,强化巡查和抽查,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,要严肃查处。
第三,进一步加强疫苗监管的专业技术支撑。比如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苗批签发制度,更加强调疫苗的批签发与现场检查相结合,进一步提高疫苗批签发的能力和水平,也通过与现场检查的结合,进一步督促和指导企业提高对产品风险管控的能力。
此外,作为监管部门,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,提高能力水平。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职检查员队伍,加强检查员的管理和培训,最终目的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,保障公众的健康,让公众对疫苗更加有信心。
此前对于疫苗问题,高福认为一定要把“疫苗”和“疫苗问题”区分开。“我作为疾控中心主任,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:中国疫苗,很好!”高福提醒,应该将疫苗本身与疫苗生产、销售等环节区分开。
据高福介绍,中国的生物制品、疫苗研发不比发达国家差,在全世界最佳之列。中国一些疫苗经过世卫组织认证,已经向世界推广,比如中国乙型脑炎疫苗已经在一些国家使用。针对疫苗领域出现的问题,高福认为,最重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,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,但是不要对中国的疫苗失去信心。
(本文系转载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